水利改革给甘肃带来发展机遇
彩盒印刷
兴陇之要,其枢在水。今年初,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首个关于水利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大兴水利的号召。日前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再次对水利工作作出动员部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央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对于“十年九旱”的甘肃来说,这无疑是最大的福音。如何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解除水利瓶颈制约,让陇原靠天吃饭的历史宿命,在大兴水利中一步步打破;让甘肃干旱缺水的苦涩生活,在生命工程中一点点润泽,水利建设任务重大而紧迫。
本报记者近日深入全省各地,走进农家院落,走访专家学者、基层水利建设者和农民群众,进行了专题采访。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读一号文件看甘肃水利”系列报道,以期社会各界更多地关心水利、支持水利,形成治水兴水合力,让陇原大地告别干涸的历史,圆水这一梦想。敬请关注。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我省水利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第一次将目光聚焦在水利问题,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新政策、新举措。毫无疑问,地处西北干旱区域的甘肃必将极大地受益于“一号文件”。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抢抓机遇,给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水利支撑和保障,日前,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那么,这一《实施意见》将会给甘肃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呢?本报记者近日为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水利形势: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加快发展刻不容缓
没有一个地方对水的渴望有如甘肃这般迫切。
甘肃,十年九旱。作为全国最干旱的省份之一,其平均降水量、人均自产水资源量,都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今年一开春,身处陇原的人们又听到了土地张开干裂的嘴唇在呼唤:水!水!水!
6月16日,省水利厅披露的数据表明,去年入秋以来,我省降水偏少、持续干旱,中东部地区人饮水源持续不足。截至目前,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970万亩,重旱368万亩,因旱造成71万人、65万头牲畜存在程度不同的饮水困难。
甘肃降水少,时空分布又极为不均,夏季强降雨多发。
作为全国山洪灾害防治8个重点省区之一,我省近年来局地暴雨山洪灾害屡次发生,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特别是去年,陇东南暴洪灾害等极端天气多发频发,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更是震惊全国!震惊世界!
每年频繁发生的干旱和局地暴洪灾害屡屡警示:我省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加快水利发展刻不容缓。《实施意见》的出台,恰逢其时。它明确提出,要坚持高效节水、适度调水、严格管水、依法治水,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强化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加强骨干水利工程建设、重点流域治理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水利投入:今后10年投入加倍
6月初,记者来到会宁、静宁,不论是农村,还是县城,一片喊渴声。自去年入秋以来,这两个地方没下过一场透雨。
会宁县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县城12万人的吃水,全靠靖会电灌工程灌溉间歇时的供水。这一水利骨干工程,是1971年兴建的。现在设施严重老化,工程带病运行,严重制约着灌区经济发展和会宁县城城市供水安全。这是我省水利投入仍然不足的一个缩影。
提升水利基础保障水平,关键是下大决心加大水利投入,花大力气加快推进水利建设。这一人们关心的问题,在《实施意见》中得到了响亮回应:“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省水利投入将达到300亿元。”
水利的公益性质决定了水利投入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可多年来,我省水利建设投资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地方投入少。
如何确保公共财政的水利投入?《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各级政府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这意味着财政投入稳定增长。初步预计,仅此一项每年可增加全省水利投入10亿元。
为了拓宽公共财政水利投入的渠道和规模,《实施意见》还规定“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办法,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适时适度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初步预计,每年水利建设基金的筹集额度可达到1.3亿元,省级水资源费征收额度可达到0.8亿元。
民生水利:关切群众饮水,共享改革成果
几年前打了两眼水窖的姚军华,如今成了会宁县八里乡陈去村受人羡慕的对象。去年10月到现在,陈去村没见过啥有效降水,许多村民家里只有一眼水窖,存的窖水顶不住了。5月初,姚军华开始给邻居家“接济”起了水。
吃水苦,吃水难。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连续多年列为我省的1号民生工程。全省现已累计解决了61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但是,我省还有许多像陈去村一样的地方,企盼喝上自来水。
为了彻底解决群众饮水问题,《实施意见》提出了两个阶段性建设目标:“一是到2013年解决规划内28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在"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这一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滋润了多少农民的心。
让农民高兴的喜讯不止于此。
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我省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
这两年,静宁县深沟乡深沟村村民杨斌卷靠种果树,腰包鼓了起来。可每年,他都为缺水而头疼。前几年最干旱时,为了6亩果园,他不得不到十公里外的李店镇去拉水。一桶约10立方米的水,加运费得200多元。
去年春天,借着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项目,杨斌卷在果园旁打了一眼水窖。“今年这么旱,存下的窖水派上了大用场。只可惜,水窖还是少,这一眼只能浇一亩果园。”
现在,杨斌卷看到了新的希望。《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省全部万亩以上灌区完成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并加强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加快集雨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面积。通过这些,夯实农田水利这个基础。
水利工程:破解瓶颈制约,提供水利保障
除了解决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水利问题,《实施意见》还将目光投向了生态水利。
我省生态环境脆弱,尤以水资源十分短缺的河西内陆河流域为甚。河湖干涸、植被退化、沙尘暴频发等生态危机,呼唤着亟须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加强流域综合治理。
《实施意见》把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敦煌党河流域生态治理、黑河流域综合治理作为全省生态水利建设的重点项目,提出了加快推进流域治理的措施和目标,即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完善水量调度机制等,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目标。
目前我省的区域发展战略,已明显受到因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体系不完善导致可供水源不足的制约。比如,作为甘肃“两翼齐飞”中“东翼”的组成部分,庆阳依靠富集的石油、煤炭等资源,戮力建设陇东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但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滞后,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
为平庆能源化工基地提供水资源保障!《实施意见》提出,通过加快盐环定扬黄续建工程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平凉兔里坪水库、天水高桥头水库等工程,开展庆阳葫芦河调水、马莲河苦咸水利用以及白龙江引水工程论证工作。
与我省区域发展战略相呼应,《实施意见》还要求,根据不同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和用水需求,多渠道增加可供水源,建设一批水资源配置工程,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在确保2012年引洮供水一期工程通水后,开工建设二期工程,进一步提高中部地区水资源配置能力;优化调整引大入秦供水结构,为兰白都市经济圈发展和兰州新区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
彩盒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