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相关
 
 
 ·被动优先+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实现路径求解


被动优先+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实现路径求解

号称绿色高档住区,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空调采暖技术,全年大部分时间里设备不间断运行,能耗水平是普通住宅的数倍,舒适度向美国等发达国家看齐……这样的建筑是绿色、节能的建筑吗?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绿色和生态建筑研究中心常务主任孙大明称这种高喊“绿色”口号,但实质为高能耗的建筑为“西瓜型”建筑。

    当人们惊喜于绿色建筑的理念深入人心,却也不得不为“西瓜型”建筑屡现而倍感忧虑。走出绿色建筑的误区,如何实现并做好绿色建筑依然是学界与房地产界共同探讨的命题。

    留给设计多少时间?

    “房地产企业往往认为施工周期是硬指标而不能压缩,设计的时间却可以十分灵活”,吴博认为,这种观念已经成为设计领域不得已接受的一项“潜规则”。这位北京清华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一所副所长尖锐地指出,长期形成的陋习已成为绿色建筑实现乃至行业整体进步的主要矛盾之一。

    现实足以说明问题。位于天津的某重点工程,基于走向市场的动因,从各项招标开始到项目落成,仅历时6个月。留给设计多少时间?显然不言而喻。

    吴博指出了开发企业的一种普遍心态:方案设计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留给初步设计解决,初步设计实现不了就留到施工图设计,仍然解决不了就留给施工现场,直到留给使用过程,而在此阶段,开发商便容易轻松逃避责任:房子售卖活动结束,使用于己无关。

    如果在设计阶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投入的成本是1,那么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需要投入的成本是10,而如果在流向市场阶段才发现问题,为此需要投入的成本则是1000。1:10:1000的理论启示在于:越在前期重视,后期为此付出的代价越小,这恰是建筑业界向开发商、业主所呼吁的。

    德国著名的建筑师托马斯·赫尔佐格(Thomas Herzog)曾指出:建筑建造的三个要素中,其一是建造质量,其二是建造成本,其三是设计时间,三者不可孤立,也就意味着,既期望提高质量,又希望节省成本和时间是个伪命题。

    诸多建筑不能很好实现其绿色目标亦与三要素无法协调有关。尤其是不重视设计环节,就无法得出绿色设计的具体指标,无法对建筑达到节能效果进行精确分析和计算。而事实上,设计时间越充分,建造成本越有可能得到优化。

    而谈及设计方法,被动优先是绿色建筑实现的重要途径。在我国,一直强调天人合一、适宜朴素的绿色建筑理念。业内人士以传统徽派建筑为例,其中各种被动式的遮阳、通风、隔热措施得到了充分体现,包括顶层储物阁楼兼做隔热缓冲层;天井设计朝内的屋檐和储水沟收集雨水,兼做节水、降温,同时可以防火等等,成为依照气候适应原则设计绿色建筑的典范。

    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所所长栗德祥看来,被动式设计的目的是以地区的自然环境为研究对象,在设计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环境的潜能。吴博表示,被动设计一言以蔽之,就是高效地利用有利的自然资源;并有效地回避不利的自然因素。

    以阳光为例,在冬季是“好的”,在夏季就变成“糟糕的”,能源也会在积极和消极之间转化。

    要保证冬季太阳光可以照射进来,夏季可以遮阳,那么在绿色建筑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建筑所在的光环境,怎样在太阳高度角高的时候实现遮阳,高度角低的时候充分透光,以及使用什么样的遮阳材料及构造。

    再以墙体保温为例:保温的密闭性问题如何解决,在热传导的薄弱环节上,怎样把保温做满?保温层和窗户之间的连接十分关键。但在很多案例中,窗户和保温层是断开的,冷桥会导致严重的热量损失。同时,保温材料保证冬天室内热量不散发是好事,但如果夏季室内多余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房间内就只能开空调,因此增加一层隔热层才能促进空气的自动热循环,使保温材料在不损失其冬季优势的情况下避免其在夏季的劣势。若上述细节没有关注到,节能效果会打折扣。此外,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被动设计,也能够减少因为采用新技术、增加设备而带来的增量成本。

    技术适宜吗?

    以绿色建筑为目标,项目是否采用了适宜技术?这一问题恐怕很多开发企业都未曾扪心自问。

    不少企业试图依赖应用先进的技术来披上“绿衣”,“CIHAF中国之家”项目总监康进指出,很多开发商在咨询时均类似地提出:应用哪些技术才能达到绿色建筑的目标?

    “绿色建筑绝非靠技术堆砌来实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与技术研究所所长宋晔皓教授表示,完全从技术设备层面求解,从绿色建筑设计师的角度看,应该是绿色建筑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一步”,而不是优先的选择:建筑师应该首先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利用建筑师的语言,优化提出符合各种绿色设计原则要求的设计策略。

    栗德祥强调,绿色建筑讲究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中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建筑设计外部条件差异性极大,因此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根据各地的不同条件采用不同的设计策略,在传统技术策略、中低技术策略、高技术策略中采用适宜技术策略组合。

    他指出,即便是遇到一个环保主义者的甲方,关于什么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应该有什么样的外观等问题的认识上仍然存在分歧。绿色建筑的设计也要求建筑师了解更多的技术途径、产品性能、工程造价等内容。但从设计方法上,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通过气候分析得到某个地区气候的主要矛盾并以此为基础展开设计;此外要在设计的各个层面上全面地进行绿色设计的考虑,而非局限在某个局部上;同时需要逐步认识到各种评估模拟软件的运用对于绿色建筑设计修正指导并兼顾建筑美学。

    “5月初,在‘绿色建筑创作’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的李萍秘书长就着重指出推进中国绿色建筑发展需要重视“因地制宜”和“绿色建筑增量”等问题。专业组织,已经敏锐地认识到只借用一套通用的标准界定中国绿色建筑的思路,有可以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的地方。因为中国不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除了具有地大物博,气候区划多样的特点外,经济发展水准是相对参差不齐的,例如东北和华南地区面临的问题肯定有所差异,相对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在建筑造价方面的承受能力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呼吁更多因地制宜的指导标准的出台与严格执行,为绿色建筑提供符合当时当地的解决方案的有效参考。”宋晔皓说。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曾捷对前述两种设问亦有心得,她指出绿色建筑首先应该负担得起、维持得起,而并不一定是高科技和高成本的,绿色建筑的理念正越来越向“采用被动技术和适宜技术”回归。

房地产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