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相关
 
 
 ·开发商不差钱是个“伪命题”


开发商不差钱是个“伪命题”

新房价格依然坚挺,是当前困扰各界的突出问题。对于政府而言,虽然商品房成交量已大幅萎缩,只要房价还高高在上,调控力度就不敢放松;对于大部分购房人来说,房价不降,观望不止。
    
    为什么开发商不肯降价?“不差钱”恐怕是大家公认的主要原因。确实,由于2009年楼市火爆,企业回笼了大量销售资金。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今年1~2月开发企业资金来源增幅约70%,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证明开发商的资金面非常宽松。然而,开发商的资金情况是动态变化的,从3月份开始,开发企业资金来源的涨幅快速收窄。

    接下来,开发商的资金链面临四大考验。首先,今年楼盘销售遇阻。4月中旬新一轮调控以来,一线城市和多数二线城市商品房成交量大降,尤其是步入5月以来,很多中心城市的楼市成交已临近冰点,其中上海等少数城市日均成交量已创近几年的新低,与上一轮调控调整中的最低点2008年9月情况相似。预计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将比去年下降二成左右。

    其次,房地产贷款收紧。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有所收紧,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重启三年期央票即为明证。房地产信贷尤为紧缩,不仅个人房贷门槛大幅提高,而且非优质企业基本上难以获得贷款。另外,“国十条”还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参与土地竞拍和开发建设过程中,其股东不得违规对其提供借款、转贷、担保或其他相关融资便利;对存在土地闲置及炒地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证监部门暂停批准其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事实上,极端的商业银行已暂停开发贷。

    再次,资本市场环境差。一方面,股市自去年8月初见顶后,持续下跌,去年12月以来房地产股更成为重灾区,部分房地产企业的增发计划被迫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迟。另一方面,证监会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IPO、增发、发债迟迟不予放行,比如万科去年就通过股东大会的百亿融资计划,至今仍未成行;况且,现在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行动,还要先通过国土资源部这一关。

    最后,房地产预售款使用受限。去年以来,国家提出要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短期内不可能取消这一制度,于是近期住建部、央行和银监会等正在制定相关措施,预售款将存入被监管的指定账户,根据项目开发和工程所需让企业分批使用。这无疑使开发商在使用资金方面变得束手束脚。

    实际上,对于“志向高远”的开发商来说,永远都差钱。中国内地几万家开发商中,资产负债率大多超过70%,相较香港地产巨头们的40%左右,对外部资金的依赖度甚高。当今中国地产界可谓群雄争霸,万科、恒大、中海、绿地、绿城等名企们,在一线阵营中你追我赶,扩大市场占有率成为大家的首要目标。即便部分企业手中有钱,还得惦记着多拿点地,为未来几年的竞争做储备,而近几年全国一二线城市地价已大幅上涨,况且国家还要求土地款首付五成以上,一年内付清,买地远比以前更花钱。

    在开发商整体不差钱的“光环”下,其实部分房企资金已有点捉襟见肘,因为我们发现:有企业正在四处兜售土地或项目,还有企业正以9%左右的利率成本进行信托融资,另有企业不惜以12%~14%的利率成本在境外发债。

    中国房地产业的大环境正在发生改变,尤其是在政府加强住房保障、大力发展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宅的背景下,住宅市场的发展模式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另外,这轮调控何时会到底,也是个未知数,即便最快半年后市场能够复苏,但房价也难以再现“2009年式”的疯狂。对此,开发商必须充分考虑,小心应对,保卫资金链,远比追求利润率来得重要。

房地产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