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苏州朗诗国际街区被授予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认证时,当国内一些科技住宅项目号称所有设备从国外进口时,朗诗地产坚定地告诉世人:朗诗项目的所有科研技术均由朗诗的科研团队整合完成,所有的项目设备也均在国内整合完成。
朗诗的这份坚定,不仅来自于对企业的信心,更来自于其背后强大的朗诗科研团队。
《论语·卫灵公》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研团队之于现代企业,正如“器”之于“事”。显而易见,培养打造一支强大的科研团队,以整合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于绿色科技住宅项目,是朗诗地产绿色“器物论”的重要一步。
七年雕琢铸就一流团队
绿色人居,科技先行。推动科技先行的,毋庸置疑,是科研团队的力量。
朗诗地产历来重视属于自己的建筑科研团队的建设、培养和壮大。据了解,早在2003年,朗诗地产就成立了独立的技术研发部,开始对绿色科技住宅的相关建筑技术开展应用研究,并将部分研究成果在南京朗诗国际街区项目一期的建造过程中予以了实践运用,摸索和总结了相关的绿色建筑技术经验。
随着朗诗地产项目的增多、规模的扩大,原先的技术研发部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绿色住宅开发建造的速度。2006年6月,在技术研发部的基础上,朗诗地产成立了产品研发中心,承担住宅产品性能研究、建筑技术研发、住宅产品设计以及建造标准制定等重要职能。
尤其是在开发第一代高舒适度低能耗建筑系统的研究和实践中,在国内住宅领域尚无绿色科技前车之鉴的情况下,朗诗产品研发中心迎难而上,与国内外众多建筑领域专家展开密切合作,借鉴国内外成熟的产品体系,提升设计和产品的质量。与此同时,朗诗产品研发中心时刻追踪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积极结合国内建筑实情研发新系统,不断丰富绿色人居的产品序列。
如果说技术研发部、产品研究中心仍然停留在企业内部发展的初级形态的话,那么成立专门、独立的科技研发公司,则是企业集团打造一流科研团队的高级形态。
位于上海浦东张江的上海朗诗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隐匿在达尔文路半岛科技园区的郁郁葱葱之中。然而,正是这一片青翠,滋养了朗诗地产的绿色科技智慧,撑起了朗诗科技住宅绿色“器物论”的“半壁江山”。
2008年9月,朗诗地产正式成立了上海朗诗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上海朗诗建筑科技公司共有近70名员工,分为研发部、设计部、财务部和综合部四个部门,涵盖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建筑环境及设备、工程管理等多个专业。
作为朗诗产品科研团队的第三代形态,上海朗诗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将原集团研发中心的设计管理(尤其是建筑节能计算和技术应用,精装修配套建筑节能技术)、研发成果应用以及相关政府资源、专家和科研机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应用,同时将节能系统调试服务、节能系统运行管理服务等有机结合为一个技术集成系统,从而能为把地产公司项目建设服务将来逐渐扩展到市场上,展开符合企业战略的集成服务经营,形成从房地产业到房地产科技服务产业的跨越,将新住宅开发的市场转变为既有建筑的巨大市场,并使之成为企业新的盈利模式,为房地产业由快速增长到平稳增长做好铺垫。
另外,除了承担地产公司差异化设计和工程后期技术支持、对外承接绿色建筑咨询服务业务、高舒适度高节能建筑的设计业务之外,上海朗诗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还投入部分力量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
如果说成立独立的科研公司是朗诗践行绿色“器物论”的第一步的话,那么,走出国门、成立国际建筑设计子公司、整合国际绿色资源,则是朗诗绿色“器物论”践行中的关键一步。
2010年9月3日,朗诗欧洲技术有限公司(Landsea Europe R&D GmbH)成立仪式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这是继上海朗诗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之后,朗诗地产设立的第二个科技研发型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为100万欧元。
在欧洲公司成立仪式上,朗诗地产董事长田明表示,设立朗诗欧洲技术有限公司,旨在整合国际最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和人才,推动国内绿色建筑行业资源的持续革新。
朗诗本已拥有一支为外界所钦羡的强大科技研发团队,此番在西方建筑业发达国家设立子公司的创举,再度走在了国内地产业的前沿,势必成为行业内的又一标志性事件。业界对此普遍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朗诗此举一方面将极大优化该企业绿色住宅的品质,进一步奠定其国内绿色科技地产的领军地位。同时也打开了中国绿色建筑技术与欧洲同行间的一条绿色通道,将有利于中国绿色建筑的整体发展。
有评论人士认为,时值国内房地产业经历深层调整之际,朗诗地产成立欧洲技术公司更显得意义非凡。
据了解,朗诗地产多年来一直依靠增加产品附加值与快速周转资金的盈利模式,面对调控将不会采用降价或促销来应对市场波动,而是着眼于制约房地产业发展的深层问题,整合国外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人才,完善绿色地产产业链,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潜心探求绿色科技本土化
6年来,朗诗地产以人为本、立足于科技创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并应用于遍及长三角主要城市的14个房地产项目,到目前为止已建成200万平方米舒适节能的绿色科技住宅产品,获得了业内与市场的广泛认同。
据了解,朗诗地产开发的逾200万平方米的低碳住宅综合节能率高达80%以上,每年节电量可达到5000万千瓦时,CO2减排量约为5万吨。
业内人士评析,朗诗的节能住宅产品不仅实现了低碳环保目标,同时因为采用了温度控制、湿度调节、新风系统等科技手段,为入住者提供四季如春的高舒适体验,因而成功实现了品质和环保的双重收益。
毋庸置疑,一切的高舒适度均源自于先进的科技。然而,众所周知,任何先进的科学技术真正付诸于实践与应用,都需要经过本土化的技术转化。朗诗的科研团队,在朗诗绿色建筑技术本土化以适应科技住宅项目的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据了解,经过朗诗科研团队多年的本土化探索、操作与努力,目前朗诗地产已构建形成了十大建筑科技系统,即外墙系统、外窗系统、外遮阳系统、屋顶地面系统、地源热泵系统、混凝土顶棚辐射系统、置换新风系统、同层排水系统、隔音降噪系统、生活热水系统等。
正如田明向媒体所表示的那样:“朗诗将建筑变‘绿’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把朗诗的众多科技节能技术看做是一个武器库,朗诗在做每一个产品的时候,都会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地域特征以及产品要求,去因地制宜地进行武器搭配。中国城市南北东西差异很大,指望某一节能产品模式是万能的可复制品,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绿色节能目标的。”关于朗诗科研团队具体的一些本土化整合实践,上海朗诗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介绍说,建筑技术最主要的就是应用,成熟、先进的建筑技术主要源自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中国的国情与这些国家有着很大不同,这就需要下苦功夫进行本土化研究,朗诗科研团队的专利和技术研发,基本都聚焦于将“拿来”的技术进行有效、适当的成果转化。首先是各种管线的排布。国外没有国内如此之多的小高层,在应用中对管线布置的技术要求就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朗诗的团队进行技术转化。其次,应用规模不同。以地源热泵为例,欧洲建筑一般规模较小,对地源热泵的要求比较有限,十几口井足够了,但朗诗的项目动辄需要上千口井,如何平衡技术风险以及换热,都需要团队去进行技术转化和探求适应本土化的需求。第三,气候环境不同。就长三角地区而言,夏季为高温高湿季风气候,供冷、供热均需采用天棚辐射系统的话,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怕湿、怕结露,所以在结露防控方面、除湿方面的难度比较大,而这也是在整合应用中需要科研团队去重点关注和潜心研发的环节。
除了诸如上述的本土化技术应用,朗诗还在南京和三亚分别建立了冬季、夏季测试基地,建设了综合实验楼和试验测试房,持续进行绿色建筑技术的测试以及升级产品的验证性实验等。其中住宅科技及相关领域内的技术测试主要包括:室内人居环境技术(外围护结构、热湿环境、空气品质、声环境、光环境、家居智能化、空间利用)、室外住区环境技术(规划布局、景观环境、配套设施)、能源和材料利用技术等。能源和环境保护领域内的技术主要包括: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材料蓄热能)相关技术、住宅小区微气候环境、水资源利用技术等。
显而易见,一旦解决了长三角地区进行绿色开发的相关技术问题,各类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并将之日臻完善,朗诗地产往南、往北推广的难题都将迎刃而解,其绿色人居的发展也将会迅速驶入快车道。
科研团队的知识转化及智慧创新,自然离不开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据朗诗集团首席技术官谢远建介绍,目前,根据朗诗的相关规定,每年安排的研发经费不能低于集团年度销售额的2%,而且绝对值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
广泛合作斩获累累硕果
纵观国内外众多企业,大凡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均与高校、研究机构等智慧集散地有着密切的合作,朗诗也不例外。
近年来,朗诗地产积极拓展外部资源,与各大高校、科研机构保持紧密联系,结合专业生产制造商等社会资源,重点对住宅科技及相关领域内的技术和能源及环境保护领域内的技术进行应用研究和技术集成等。具体而言,朗诗科研团队曾先后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中建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院等5家科研机构,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等6所高等院校,近百位专家合作进行了18项课题研究,例如对“分户辐射供冷暖新风系统”的设计及冬夏季性能测试研究,对毛细管辐射性能的实验分析,对长三角地区建筑物外围护性能的分析研究等。
古语有言:“天道酬勤、业道酬精”。
在朗诗科研团队专注于绿色建筑技术的整合应用与本土化的同时,朗诗地产在绿色建筑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
近3年来,朗诗地产先后荣获了国家级奖项14项、省级32项、市级60余项。2006年,朗诗国际街区被列为建设部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小区);2007年,无锡朗诗未来之家被列入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支撑重点项目及建设部节能省地型建筑科技示范工程,朗诗地产、苏州朗诗国际街区、杭州朗诗国际街区同时荣获了绿色亚洲人居环境奖;2008年,苏州朗诗国际街区荣获科技部第五届精瑞住宅科学技术奖,南京朗诗国际街区荣获财政部可再生能源应用特别津贴;2009年,苏州朗诗国际街区被评为国家绿色建筑设计标识二星级,而在2010年苏州朗诗国际街区再次被评为国家绿色建筑设计标识三星级,荣获了行业至高无上的星级标识。
与此同时,朗诗地产加大研发创新力度,至今共申请了56项建筑设计及技术专利,其中6项为发明型专利,50项为实用新型专利。而这些专利的归属,已于2009年全部转至上海朗诗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名下。
在耀眼的成绩面前,朗诗更谋远略。谢远建表示,预计到今年年底,朗诗所有项目绿色规划设计都将全部由公司的研发团队完成,而这一团队主要从事研发方面的技术人才将有可能超过150人,在这个平台上形成更强的技术整合研发能力,并持续地与不同层次的专家资源合作,加大绿色建筑基地的研发力度,并争取成为国家级绿色建筑实验基地。
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中国绿色低碳住宅的发展中,朗诗地产作为先行者,已披荆斩棘地跨出了坚实的第一步。相信,在朗诗科研力量的持续壮大下,在朗诗地产的号召和带领下,中国的绿色低碳科技住宅产业将会走入一条“康庄大道”
房地产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