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华润深国投非金融业务的剥离,华润集团强化金融与地产业务的战略模式渐明。
7月29日,华润集团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深圳深国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深国投地产”)49%股权,挂牌价格为8.23亿元。深国投地产为华润深国投投资有限公司(华润深国投)旗下的地产业务平台。
此次转让是继华润集团医药板块重组、打包转让四家化工子公司之后的又一次资产整合之举。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医药、化工、金融等板块的陆续整合完毕,以华润置地(1109.HK)为核心的地产业务整合将拉开帷幕。
打造金融控股平台
挂牌信息显示,深国投地产截至2009年年末的净资产为15.6亿元,本次挂牌价格比净资产评估值稍有溢价。华润深国投人士表示,这是由于深国投地产的地产项目已经进入结算期,收购方可以一次性实现投资收益,而华润深国投也可借转让资金支持深国投信托主业的发展。
早在2006年10月,华润集团便以17.4亿元的代价从深圳国资委手中取得了深国投51%的控股权,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对这块优质资产进行快速整合。
直到2008年,深国投的金融类资产和地产、实业投资等资产才实施分类整合。此次地产业务的转让,被看作为剥离非金融资产的又一步。
整合深国投旗下资产的背后,是华润集团意欲将其打造成为集团金融控股平台的战略举措。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曾公开表示,华润集团作为一家多元化集团,把分布在各企业的客户资源协同化变成具有商业价值的资源,最重要的就是要依靠金融平台,这就是发展金融控股的最终目的。
因此,除了深国投的整合,华润集团在其他金融领域也有所举动。今年以来,由华润集团主导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汉威资本(Harvest Capital Partners Ltd.)已经相继推出两只房地产私募基金,总募资额达到9亿美元。不仅如此,华润集团占股75%股权的珠海华润银行已经在大肆扩张业务。此外,华润集团还参股了华泰保险。
今年6月,宋林连续辞任了包括华润置地在内的集团旗下公司的诸多职务,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更集中精力处理母公司华润集团的业务。宋林减负之后,华润集团果然在众多业务领域有所举动,除了医药和化工领域的动作外,金融领域的信托、基金和银行业务开始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华润集团金融板块的整合,既是集团业务整合的组成部分,也是资产整合所需资金的重要支撑,因此集团极为重视。可以说,金融控股平台的打造,为华润集团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增长动力,也为未来集团整体上市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一位长期跟踪华润集团的美资投行分析师表示。
地产业务整合棋局
被寄予厚望的华润置地是否会接手深国投地产?今年以来,华润置地始终没有获得大股东华润集团的资产注入,有人士猜测,深国投地产转让的49%股权很可能会被华润置地揽入囊中。但从挂牌条件看,这种期待无法实现。
该资产挂牌转让的受让条件明确显示,意向受让方需为在中国内地注册并合法存续的企业法人。由于华润置地是在海外注册的红筹上市公司,实际上已经排除了接手深国投地产的可能性。实际上,持股深国投地产51%股权的深圳市盛兴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已经表示不放弃优先购买权。
另外,据记者观察,深国投地产旗下仅有水榭花都项目及其他非优质资产。水榭花都已开发完毕,只剩未结算金额。其他非优质资产包括一些债务庞杂的资产和一块面临被政府收回的土地。
实际上,华润集团的地产业务在深国投的整合中曾经深获其益。2008年,深国投剥离了其重要的商业地产平台深国投商置,而这部分资产自然落入华润集团囊中,目前已经成为华润集团旗下一支利润增长新军。
近日,据市场人士披露,随着华润系管理层调整的基本完成,宋林将加大力气部署集团整体业务的发展,重新调整和确立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权责关系,加强风险与成本控制能力。因此,华润集团进一步向华润置地注资将会提上日程。
不过,交银国际研究部副总裁何志忠认为,短时期内集团向华润置地注入地产资产的时机尚未成熟,而考虑华润置地业务中住宅板块和商业板块的分拆更是比较遥远的概念。一方面,华润集团本身能够注入的资产量已经不算大;另一方面,华润置地商业地产的比重还比较小,尚不具备分拆条件。
华润置地高层曾表示,将会进一步提高商业地产在业务中的比重至40%,而加大力度布局商业地产也是华润置地今年的发展重点。6月~7月,华润置地分别斥资10亿元和19.4亿元在上海和天津拿下了一些商业地产项目和地块。
“对金融平台的整合,某种意义上也可以支持华润置地大力发展商业地产这个目标。”香港辉立证券分析师陈星宇认为,发展商业地产需要很雄厚的资金沉淀,而通过信托、基金等业务,可以对商业地产进行有效的资金支持。从目前华润深国投的信托产品和华润集团旗下的两只地产私募基金的投向来看,商业地产尽唱主角。
何志忠指出,就地产+金融模式而言,华润集团不仅为地产业务创造了内部自我造血的功能,同时也可以用旗下优质地产项目为金融投资开拓途径。
房地产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