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心与竞争力
美国戴尔公司在中国已经开设了4家戴尔学习中心。这些学习中心位于北京、上海、厦门和大连4个城市低收入居民较集中的社区,由戴尔公司提供免费的电脑和教师,帮助社区里的农民工子弟和低收入家庭子女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以开拓他们的眼界、技能。这说明跨国企业已越来越重视公益事业,通过公益事业来提升其经营行为的人性化。这种做法值得国内企业学习借鉴。
关心和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同时,也能为企业发展营造好的社会环境。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我们的社会中还存在着一些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关心和帮助。在政府对弱势群体给予必要的生活补助和支持外,确实需要有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来参与对弱势群体的扶助。企业不是脱离社会的个体,它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也有义务在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前提下,积极关心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当好社会公民,以此打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往往能自觉地把企业经营与参与公益事业有机结合,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投入资金和人力,开展或参与公益事业。一些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为了打开境外市场,往往在进入某个国家和地区时即成立专门的公益事业部,有计划地开展公益项目,使企业很快融入当地社会,获得当地民众认可。可口可乐从1993年至今,已在中国捐建了五十多所希望小学,一百多个希望书库,使六万多名儿童重返校园;摩托罗拉也在中国投资数千万元,捐赠了十几个希望工程。国内也有一些企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比如飞亚达为了支持希望工程,鼓励消费者将不用的旧表捐给希望工程,消费者只要把六成新的旧表捐出来,就可以以六折的优惠价买到任何一款新的飞亚达手表。这些企业通过参与公益事业,向公众传达出企业的爱心和实力,增强了消费者的认同度,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品牌影响力。 相比之下,目前多数国内企业在公益事业上的投入和参与上还稍欠主动,据相关媒体报道,目前国内有过捐赠记录的企业只占企业总量的百分之一,也就是说,百分之九十九的国内企业从不参与社会捐赠。而美国企业每年的捐赠总量已占到该国GDP的9%。由此可见,国内企业的爱心和公益意识确实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激发。 尽好社会责任,是促使企业和个人参与公益事业的动力。企业参与公益事业,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现代社会,任何企业都不能片面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要在企业自身获得发展的同时,以符合伦理道德的各种公益行动来回馈社会。企业也只有树立社会公民意识,才能真正把公益事业搞好,而不是搞动机不纯的作秀,为吸引媒体注意而花几个小钱,做做样子。事实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动机不良的作秀,也是很容易被公众识破的。 房地产O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