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十条”出台已近百日,成效初显,随着房地产有关统计数据陆续公布,各方意见分歧也逐步显现。此时集纳梳理各方意见,无疑有助于对下一步调控进行更有针对性、更到位的调整。
自6月以来,调控效果和政策是否会进行调整成为舆论焦点,部分学者提出在宏观经济可能出现下行风险的前提下,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应该放松,否则就可能危及经济增长和就业。
此后,“房地产市场调控有关政策可能取消”和“三套房贷放开”之声此起彼伏,而随之便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银监会、国资委做出回应:楼市调控政策不变,差别化房贷政策不变。
在信息杂乱、方向不明、预期难测时,三部委对传言进行澄清,无疑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有利于投资者和购房者的决策保持方向性。而且,就国家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来说,仍然是民生的大道理在管市场的小道理,这个主旋律是不会改变的。
不可讳言的是,我们目前的调控政策是以行政手段为主,主要是通过压制投机和部分投资需求,力图在短期内达到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目的,对应的是保民生这个大道理。但无论怎样,行政手段的调控都不应延续很长时间,无论半年还是一年,房地产终究要回到市场轨道上来。正如本报在4月份的《房地产新政三评》中所说,用短期的行政手段赢得时间,政府应借机进行长期的制度性的建设。那么,政策微调的适当节点会不会在今年出现?
一方面,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已经被遏制,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已经出现环比下降,而从供求关系上来看,国土资源部宣布下半年土地供应将大幅增加,供应利好的同时已经出现开发企业拿地热情骤降,多宗土地流拍;同时,近来各大城市的住宅库存量大幅上升,随着下半年保障房在内的新房供应放量,住房供不应求的局面会逐渐缓解,这给政策微调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可以预期,即使下半年如果对调控政策适度松绑,去年房价暴涨的局面难于再现。
另一方面,尽管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的宏观经济运行数字印证了上半年我国经济的走势强劲,但不可否认,6月以来增速已放缓,而同时,金融危机风险犹存,欧债危机和金融改革前景不明,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出口面临下滑风险,投资不可持续,内需仍待挖潜,同时产业升级不可能在短期完成,择时调整房地产政策的确值得关注。不少专家预测,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可能出现的下滑和房地产调控目标的基本达成,这一调整是个大概率事件。
政策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购房者、城市无房人群、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所牵涉到的就业人口的利益、政府的税收、社会的稳定,哪一方的利益都不宜忽视。因此,政策制定者需兼听则明,进一步的举措如各部门联合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鼓励对政策进行公开争论,无疑会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起到良效。
房地产OA